您的位置:主页 > 说说大全 > 其他说说 > 宋朝是怎么灭亡的(宋朝是怎么灭亡)

宋朝是怎么灭亡的(宋朝是怎么灭亡)

栏目: 其他说说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2022-09-05 00:00

两宋,一个饱受争议的封建王朝;一段历经磨难的屈辱历史。

北宋局势图

两宋灭亡的原因:单纯的军事素质还是复杂的政治方针?

一直以来,史学界对于两宋王朝有着非常之多的争议和话题。两宋的富庶经济、两宋的璀璨文化、冗杂的政治制度,都无一例外的被抬到桌面上议论不休。其中,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两宋军事。

相比于强汉王朝北击匈奴七百于里,封狼居胥、燕然勒功的丰功伟绩;唐王朝南征北战,败高句丽、灭突厥的千秋功业而言,两宋无疑是饱受诟病的一个朝代。

宋代文官画像

从“雍熙北伐”到“崖山海战”;从“澶渊之盟”到“靖康之耻”。两宋王朝同辽、金、西夏、蒙古等游牧政权的战争似乎从来没有过酣畅淋漓的大胜,有的只是洗刷不尽的耻辱。

人均GDP位居当时世界首位,海洋贸易规模庞大,文化发展空前繁荣,如此富庶的宋王朝为何没能将繁盛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是单纯的军队素质还是复杂的政策方针?

两宋步兵作战图

两宋灭亡的根源有两个方面:军事力量和上层建筑。

两宋重步兵:强而无用的军事力量

两宋的军事力量并不是不强,而是强而无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两宋时期的主要兵种是步兵,而不是骑兵。当时的宋朝北有辽金、西有西夏,南有大理、吐蕃。除了大理国之外,无一不是马背上成长起来的游牧政权。“善骑射,好勇斗狠”是游牧政权最显著的标志。

两宋骑兵作战图(1)

两宋王朝则由于缺乏天然马场(河西走廊于公元1032年被西夏政权全部夺取;燕云十六州在公元938年被石敬瑭割让于辽国契丹),无法喂养和训练大批战马,转而以步兵和弓兵为主。

以当时的战争环境而言,游牧民族的轻骑兵对重装步兵有着绝对优势。骑兵强大的冲击力,再加上游牧民族善骑射、马快刀狠的特征,导致游牧骑兵同宋代重步兵的对决中呈现出摧枯拉朽的态势,战争胜负可想而知。

两宋骑兵作战图(2)

骑兵对于步兵,除了冲击力以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机动性。北宋“雍熙北伐”期间,大将曹彬曾一度进攻到辽国南京(今北京),杨业、潘美的西路军直插辽国西京(今山西大同),但最终却功亏一篑,无奈撤退,其失败原因就是步兵机动性不足导致。

游牧民族的轻骑兵不仅速度高、机动性强,而且可以在战争过程中进行劫掠,从而自给自足。反观两宋重装步兵,行动缓慢,并在每次征战过程中都要提前预备大量粮草辎重,一旦粮草供应不上就会寸步难行、失去作战能力。

北宋名将杨业(剧照)

“强干弱枝”的两宋兵制

第二,除了兵种之外,两宋兵制也是原因之一。宋代军队分为:禁军、厢兵、乡兵以及蕃兵,其中禁军和厢兵属于是国家常规部队,由战斗力强弱四散开来。也就是说:战斗力最强的禁军驻扎于东京汴梁,厢军则分散于各个地方军事机关。国家一旦有战争爆发,皇帝亲自召集禁军、厢军进行作战。这种兵种制度被称作“强干弱枝”政策。

宋辽“澶渊之盟”

得益于“强干弱枝”政策的优势,两宋时期几乎没有爆发过地方性质的动乱,规模较小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叛乱在“强干弱枝”模式下几乎没有任何生存空间,有效的保障了两宋政权的巩固和安危。

然而“强干弱枝”政策明显是弊大于利,两宋无内忧,外患却不停。一旦边疆有战争爆发,宋王朝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从腹地派遣禁军前往作战。这样一来,重步兵缓慢的行军速度则成了最致命的弱点,等宋朝禁军到达战场,游牧骑兵早已严阵以待或逃之夭夭,根本无法发挥出禁军的强大战斗力,失败也是必然。

游牧骑兵作战图

不堪重负的政治制度

宋朝不足于汉唐的另一方面则在于其上层建筑。

根据《宋史》记载,北宋建立之初,为避免重蹈唐末各节度使拥兵自重、兵戈四起的覆辙,先是“杯酒释兵权”逐步将国家军队权力收回中央,随后又在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建立“两府三司制”,从而巩固国家秩序,维护王朝统治。

下一篇:没有了

皮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