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其他说说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2022-09-05 00:0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传颂,总算为周瑜正了名。出于对《三国演义》的“迷信”,很多人可能会问,“羽扇纶巾”不就是用来描述诸葛亮的吗?赤壁破曹不是诸葛亮的功劳吗?在他们眼中,周瑜不过是一介心胸狭窄的小人,一心要和诸葛亮争个长短,结到最后竟然把自己给气死了。那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有这样不堪吗?
三国是一个战乱纷扰的时代,自然也是一个恢弘的时代,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吕布的骁勇和关羽的傲娇,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能够这样深入人心,都得益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流传。这部号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旷世作品有多脍炙人口,那么他对后人的“毒害”就有多深。世人只道是诸葛孔明借来东风,一把火烧了曹军片甲不留。却不知道孙刘联军赤壁之战的胜利主要是周公瑾的谋略。
究其原因,清朝人魏裔介说了实话:“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罗贯中不愧是小说家,经过他一通改编,原本晦涩无趣的《三国志》,竟一下子变得脍炙人口起来,从元末明初一直流传到现在。罗老爷子大概非常同情蜀汉阵营,以至于把个人情感都倾泻到了书里面。经过罗老爷子“不负责任”的篡改,赤壁之战的功劳便自然而然的被诸葛亮分走了一大杯羹。随便还把“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公瑾丑化了一番,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凸显诸葛孔明的智慧。
(《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小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特别是周瑜临死前的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更是把周瑜钉死在了心胸狭窄的标签上。他与孔明明争暗斗的故事情节确实精彩绝伦,但终究不是史实。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豪杰自不必说,而且是个大大的豪杰。陈寿《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周瑜与东吴的奠基者孙权之兄孙策同龄,二人相交甚厚。想当年,孙策自父亲孙坚死后,决定要脱离袁术队伍单干,周瑜就率军前来投奔。二人领兵协同作战,一起打拼下了东吴江东六郡的原始股。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 ——《三国志周瑜传》
后来,孙策遇刺身亡,周瑜便开始辅佐其弟孙权。曹操拿下荆州后,写信恐吓孙权,江东胆寒。孙权下面张昭等一干老臣皆主张投降,只有周瑜痛陈利弊,劝说孙权与刘备合力抗曹,这才保住了当初辛苦攒下的江东基业。
瑜曰: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三国志周瑜传》
那他到底是否是个小心眼呢?关于这一点,老将程普有话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原来在东吴的这班老将中,只有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自以为自己年长,资格老,言语间经常凌辱周瑜。周瑜始终不与他计较,终于令程普敬服于他。程普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试想,若非宅心仁厚,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就连刘备都说他:“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这句话虽有在孙权面前挑拨离间之嫌,但从自诩仁厚的刘备口中说出,想必可信度也是蛮高的。
另据《三国志》记载,“瑜长壮有姿貌”,还是一个美男子。同时,“瑜少精意於音乐”,还留下了:“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都足以证明周瑜的“雅量高致”了。
如此说来,真假周郎,已经有了公断。有陈寿的《三国志》和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千年不朽的佐证,大都督大可以瞑目了。
文章来源:http://www.toutiao.com/a673672776510342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