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其他说说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2022-09-01 00:00
读历史故事,完成填空宋朝一名印刷工匠____,自创,声称比当时普遍使用的,更。他是以胶泥为材料,刻出一个个单字,作为组成一面活字版的基本组成单位。由于这些单字可以自由排成不同内容的版模,所以这些单字又称为“”,其排出来的版模又称为。他在1046年4月,在北宋首都(今河南省开封市)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他的这项发明。他说:“眼下咱们所使用的雕版印刷,用完一次,就得把原版扔掉;而我这泥版中的印章可以,可供下次使用,比起雕版印刷更节省。”记者较后赶往1088年的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走访中国著名科学评论家、作者沈括,请他就胶泥活字印刷的原理,给予公平客观的评论。沈括在回顾中国印刷术的发展时指出,雕版印刷术到了已近完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更被用来大量印制。这种印刷术的发展到了,水平更上一层楼,所印制的图书,十分精美。对于胶泥活字的市场前景,沈括认为,这项发明虽在某方面较雕版印刷优越,但在实际运用上也有些困难。首先是太多,总数约在6万个以上,要制作这么多的活字,本身就是一项艰巨工作。北宋政府所指定的印刷厂虽有这样的财力,但中国自汉朝以来就有“”的倾向,要让政府注意到胶泥活字所带来的技术突破,十分不易。
毕昇的发明在后世得到高度的评价。共产主义理论家卡尔·马克思(KarlMarx)博士在受访时说:“的发明,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对印刷术的历史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国科技史》作者(JosephNeedham)教授认为,中国人的许多发明在公元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但人们不能认为后来欧洲所应用的东西,都是从较早的中国人实践中得来的。不过这些发明都有一共同点,就是它们在中国应用的时期,确实早于世界其他地方。来到1046年初春的北宋京城汴梁,向西北步行进城寻访毕昇。位于宫城西南面的大相国寺桥两岸,印书店铺林立。北宋由于,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官方、民间和私人都积极刻印,使书籍刻印事业空前繁荣。我找到毕昇,向他道明访谈意愿,但从他眼里依然可以看出对我服饰奇特的疑惑。谈到胶泥活字相对雕版印刷的优点,毕昇自认有三点:“一、胶泥柔韧,比起坚硬的枣木容易雕刻,而且。二、活字用则排版,不用则撤版;发现错字,即,而且平时储藏,没有。三、使用两副或多副版印刷,节省时间人工,成书速度大大加快。”看他这套胶泥活字的原理,与新加坡华文报章印刷作业方式,可谓一脉相承。我看得心头发热,刹那间陷入“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时空交错,便问他是否会向官府申请活字印刷的专利权。毕昇笑道:“专利?何谓专利?公子真会说笑,就我这手艺,如有哪位老东主看得起,愿意用它来印书,我还求之不得呢!怎敢拿去与人讨价还价。”他说,宋朝的社会价值观是“重道轻艺”,万般皆下品,。我原本要替他召开新技术说明会,但这位自认身分卑微的工匠却死活不答应,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