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其他说说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2022-08-18 00:00
五福镇最能体现朱熹及其祖先功绩的地方就是兴贤古街。这条古街早在唐代中后期就已经形成。宋代开始兴盛,南宋晚期达到鼎盛。彼时,商铺林立,名流学者云集。古街由6个街区组成,全长1000多米。街上有许多牌楼,石门上刻着许多历史名人手笔的横幅。街上著名的建筑有行贤书院、竹子社仓、竹子巷、五仙井。其中行宪书院始建于南宋孝宗年间。那是朱熹传授学徒的地方。书院大门高耸,建筑精美。大门以砖雕花鸟为装饰。造型雄伟凝重,蔚为壮观。
行贤书院位于五福镇行贤古街。始建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年),为纪念新儒学圣人胡宪而建。之所以叫“行宪”,民间传说有“行宪御修”,意为承前启后。书院门牌高耸,建筑精巧,造型简洁。所有建筑物分为三个入口。正面为正殿,分为下廊和上殿。下层走廊设有两侧房间;. 行宪书院曾是朱锡红讲学、论道的地方。如今,在书院里,可以欣赏到殿堂牌匾和各种楹联,如“
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紫阳书房,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朱熹从15岁起就住在这里,晚年移居简阳。紫阳楼位于坪山脚下,潭溪河畔,古树参天,竹林栽培。相传朱熹的《读书心得》受到朱熹在池边刻苦钻研的启发,并附上一封信写道:“半亩方池一开,天云缭绕。 ……这样,就有了活水的源头。” 紫阳楼建筑风格庄重典雅,每对有两个入口,入口是朱熹的书房和卧室。名为“隐”。中殿的匾额上写着:紫阳书堂。意为不忘祖籍惠州婺源(今江西)的紫阳。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熹十四岁时,家里发生了不幸的事故。其父朱松病逝。临死前,将儿子托付给武夷山人刘子云、刘绵之、胡先。于是,朱棣随母亲移居五福里朱子故里,朱棣在五福里定居近50年。这些年,无论是小时候上学,还是成年后,他每次出门都要经过这条小巷。这条胡同是五福中和坊与汝林坊(古名)的交汇处。上为中和坊,下为汝林坊。原来全长300米,现在只剩下138米。小巷是用鹅卵石砌成的。铺着许多曲折的小巷,两边是高高的古民居围墙。走进其中,朱棣读书的脚步声仿佛在耳边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