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句子大全 > 唯美的句子 > 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汇总88句

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汇总88句

栏目: 唯美的句子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1970-01-01 08:00

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1、作为人来讲,寻找这个本性,返回到这个本性中去,就是在回归。同化了这个本性,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一旦一个人回归到了“真”的本性,对一切存在的本来面目和假象也就会一览无余。所以道家通过修真来提升一个生命的境界,去领悟宇宙万事万物的起源及本质。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

4、知雄守雌,是最为恰切、稳妥地对全面情况进行把握。老子不仅提倡“守雌”,关键更在于“知雄”。“知雄”不是仗势欺人或“得理不让人”,而是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守雌”不是被动地“任人欺凌”,而是处后、守柔、含藏、内敛。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因还不能行动,或需要待机而动。这才是真正的知雄守雌。

5、墨家认为,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兼爱,也就是爱人如爱己,不分贵贱。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如果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处的局面普及开来,利益的冲突就会议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动荡和战争也就能岁之相应减少了。

6、《道德经》第64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道家思想的源泉就是一个“真”字。悟真,修真养性,返本归真。说真话,做真事,修真人(真正的人)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道家对生命本源本性的概括。

8、阳气中的浊而浊者,依旧会下沉;阴气中的轻而轻者,也一样会上浮。而这两股阳气和阴气,在天地之间相互冲突,相互碰撞,最终会达到一种交汇融合的状态。

9、道家思想之精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0、三、和光同尘

11、二、慎终如始

12、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人应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

13、老子说: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14、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15、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16、墨家:人定胜天,平等勤劳。

17、、成语出处

18、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19、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20、佛家的思想精髓: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为了挽救众生;出世则是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佛家讲的是人与心的关系。

21、老子说: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22、、成语含义

23、、智慧精髓

24、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25、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们的楷模。儒家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26、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为人处事不能善始善终,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慎终如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严于律己,老老实实地将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后,又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始终保持平和、“虚静”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三要素:勤奋、坚持加心态。

27、:善用人者为之下。

28、这是道家文化的基础思想,详细阐明了万物产生的根源。

29、: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31、成语出处

32、五、多藏厚亡

33、:治大国若烹小鲜。

34、“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在于生命的主体和自然的客体在生态学和美学基础之上,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美的合理结合。

35、无为而治。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36、知刚守柔,比喻胸有主见而与人无争。

37、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38、智慧精髓

39、《道德经》第44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40、“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41、这也就是《淮南子》中说的,“阴阳合和而万物生”。

42、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43、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44、再向前追,老子也非生来就知道如此之多吧?!肯定也是传承了中国上古先圣的思想之精华,融汇贯通而作的《道德经》吧。但,因为上古的传承已经无从考证,只留下了一部《道德经》,所以《道德经》就是中国先圣道家思想精华的代表和源泉。

45、有了和气,天地之间便能够生育,于是也才有了万物。而万物也因为各分阴阳,所以能够生生不息。

46、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47、老子说: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8、老子说: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49、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50、简单说就是佛修来世、道修今生、儒修修为,三大思想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

51、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和光同尘”既是对外的处世,也是对内的修身。大凡有道之君子,或德行高洁之士,必有一股清高之气,不愿与人和同,于是流于狂狷。狂者过之,狷者有所不及。道家圣人处世,要的则是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以及“光而不耀”,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这既是处世远祸的智慧,其实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

52、这就是《淮南子》中说的,“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

53、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一个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54、老子说: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55、《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7、老子说: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58、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59、成语含义

60、老子说: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61、这就清楚地说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具有更高的地位。

62、“无为而治”:社会生态观。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老子》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其基本涵义一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为。

63、老子说: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64、就是说道这个东西,原本是混沌一体,因此被称之为“一”。而在天地初开的时候,在这片混沌中,轻而轻者上浮成为天,也就是“阳”;浊而浊者下沉成为地,也就是“阴”。

65、四、知雄守雌

66、道家:无为而治,天道合一。

67、这就是“二生三”中的“三”,也就是“和气”。

6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9、“致虚守静”: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70、老子说: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71、《道德经》第56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72、一、自知之明

73、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代,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

74、法家: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75、:无为而无不为。

76、: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77、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78、:治人事天莫若啬。

79、《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80、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墨家认为战国当时的动荡局面和战争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缺少相互的爱,这也是为什么墨家会提出“兼爱”思想的原因。

81、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时期,以盘古为远祖、伏羲(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82、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83、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天。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84、: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85、在老子看来,寻求声誉、财物与顾全性命是相对不相容的。过于爱名利必定要付出很大的消耗,越大的积藏必遭受越大的损失。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一个片面追求物质好处的人,一定会采用各种手腕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因不义而落入不利的因果,必将招致反噬。“多藏必厚亡”,并不仅仅指物资方面的损失,也指人的精力、人格、品德方面的损失。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86、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87、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88、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都是“真善美”,都是教人为善、与人为善。三家的思想精髓唯一的区别在于教育案例不同,讲述的方法不同。

下一篇:没有了

皮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