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句子大全 > 唯美的句子 > 优选春节的来历和寓意【102句】

优选春节的来历和寓意【102句】

栏目: 唯美的句子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1970-01-01 08:00

春节的来历和寓意

1、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它的来历是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2、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3、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古代,“岁”是一种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庄稼成熟(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人们以多种形式庆祝丰收、祭天祭祖、祛除鬼神,逐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春节的由来:

5、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6、春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春节的活动从小年开始,南北方虽然略有差异,但也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习俗,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等。

7、腊月二十九习俗,蒸馒头。这一天是把昨天发的面蒸馒头,越多越好,这是为了给年后要来的客人准备主食,有的大户人家客人多,可能在二十八号这一天就开始蒸馒头了。

8、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9、春节的日期并不固定,通常在公历的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具体日期由阴历的正月初一开始计算而来。从农历腊月23日开始,人们开始进行准备工作,如购买年货、贴春联、打扫房间等等。

10、它不仅是家庭团聚、欢乐庆典的时刻,也是一个凝聚民族力量、传承民族文化的节日。

11、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2、春节,是农历的岁?,春节的另?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最热闹、最重要的?个古?传统节?,也是中国?所独有的节?。是中华?明最集中的表现。?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直延续到今天。春节?般指除?和正?初?。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初?的腊祭或腊???三或??四的祭灶,?直到正??五,其中以除?和正?初?为?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今。在春节这?传统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20xx年5?20?,“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

13、后来村里人就知道了,原来年兽害怕红色、爆竹声,所以每年除夕,大家就贴春联、挂灯笼,还会守岁,年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这些也都成为了春节的习俗。

14、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15、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16、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17、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18、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其来历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年节祭祀活动,是一个庆祝新年和迎接春天的节日。

19、(2)腊月二十四扫尘

20、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21、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22、春节的习俗很多,其中包括贴春联、贴窗花、赏花灯、吃年夜饭、放鞭炮、拜年等。这些习俗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23、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24、春节的风俗全国各地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办年货、扫尘、守岁、吃年夜饭、贴对联、拜年、压岁钱、游神、庙会、烧炮竹、舞狮舞龙、游锣鼓、上灯酒和赏花灯等习俗。

25、“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6、春节的最地道说法是“过年”。“年”是一种猛兽,放炮仗是驱赶猛兽;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灾害、自然现象的认识有限。

27、春节的来历:由虞舜时期兴起。

28、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互相拜年,祭祖神,祈求健康、幸福和繁荣。此外,春节还是一个传统的消费高峰期,人们会购买新衣服、新鞋子、新年货等,以表达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

29、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立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阳历年。

30、(1)腊月二十三祭灶

春节的来历和寓意

31、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32、春节的习俗有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守岁、吃年夜饭等重要的习俗活动。

33、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34、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35、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36、“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春节习俗6、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37、春节的由来: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38、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39、年兽又称”夕“,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恶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年兽就会进攻村子,人们利用年兽的三大弱点,放爆竹(会吓坏年兽),贴春联,驱赶年兽的进攻,渐渐成为节日习俗,春节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40、春节期间有着诸多传统习俗,包括:

41、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42、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43、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4、春节的来历

45、春节习俗4、放爆竹

46、(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47、春节的名称由来

48、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49、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50、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过年时正是春耕前、收获后的休闲期;辛劳一年的人们贴春联、蒸年糕……值得华夏儿女自豪的是,“年”我们过了至少五千年开外了,这说明,我国人民对历法、季节的认知远远领先世界各国。

51、二、春节的习俗

52、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数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起球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53、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54、春节的由来与习俗篇1

55、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56、春节习俗3、吃饺子

57、“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58、人们在春节期间有许多传统习俗,如贴窗花、挂灯笼、放烟花、吃年夜饭、走春、贴春联、拜年等等。这些习俗代表了民间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助于让人们缅怀历史,传承文化。总之,春节是我国最有特色的节日之一,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美德。

59、腊月二十三祭灶

60、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春节的来历和寓意

61、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岁时祭祀,意在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随着历史的演变,春节逐渐成为了一个全家团聚、吃美食、赏花灯、放烟火、互赠礼物的传统节日。

62、他告诉村民,怪兽很怕红色的东西还有响声。又一年的.春节到了,村民们很担心,怕这个方法行不通,但还是试着做了。怪兽来了,村民们按照这个方法做了,在房子上贴上红纸,穿上红衣,拿出各种红色的东西,并制造出各种响声。没想到,怪兽真的被吓跑了。从此,村民们又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这个方法慢慢流传下来,也有了“过年”这个词。

63、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64、春节的来历:

65、在原古时代有种怪兽叫年每年除夕都来伤人畜,人人躲避。后来人们贴红对联方鞭炮将年吓跑了再也没来。为了纪念这天,将初一定为春节。

66、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

67、【春节的习俗】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68、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春节起源于汉朝,当时为了祭祀神灵,人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元宵节”。后来,因观念变迁和历史演变,春节成为了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

69、由来: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70、办年货: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送的礼物等,这一过程叫作办年货;

71、春节习俗2、守岁

72、春节前,人们照例要进行一番祭灶,掸尘等活动,并且进行祭祖,以追思已故先人。快到过年时,则要贴上一些表示吉祥和喜庆的春联,挂上喜气洋洋的年画。到了过年的头一天晚上,往往是一家人围着火炉守岁,通宵不寐,以表示对逝去岁月的眷念之情

73、腊月二十四扫尘

74、(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75、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76、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77、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78、(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79、传说中,很久以前,在一个山脚下,有一个村子。而在山顶的洞里,住着一个专门吃人的怪兽,叫“年”。每到春节的夜晚,这个可怕的怪兽就会到村子里吃人,天上的神仙知道了这件事,就下凡来帮村民们解难。

80、最初的“春联”是一种“符”,同样用作是驱邪、祈福。

81、腊月二十八习俗,把面发。腊月二十七准备肉食,二十八这一天就得准备主食了。

82、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83、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84、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85、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86、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87、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88、年兽传说

89、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岁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纳福祈年。

90、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来历和寓意

91、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2、春节习俗1、贴年画

93、春节习俗5、扫尘

94、春节的来历是打年兽的故事,过去有一个小村落,每到除夕的夜晚,就会出现一只叫做“年”的怪兽,这只怪兽到村子里作乱,让人苦不堪言,所以每到除夕,村里的人都出去避难。有一年,一位老人在除夕当夜来村里乞讨,别人忙着逃难,没有理会他,只有一个老婆婆给了他食物,所以他请求再留下一晚,并且承诺,如果能够再收留他一晚,那么他可以赶走年兽。当晚,年出现的时候,看到村里老婆婆家有红光,灯火通明,还有大的声响,年兽害怕就逃走了。

95、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96、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97、春节的习俗

98、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访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99、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100、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101、春节的来历是起源于舜帝

102、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下一篇:没有了

皮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