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句子大全 > 唯美的句子 > 《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作背景【31句精选】

《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作背景【31句精选】

栏目: 唯美的句子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1970-01-01 08:00

《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作背景

1、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2、白话译文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4、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也许,此时已时近正午,阳光愈烈,鸟儿们,花儿们,树儿们,午饭后都休息了。此时的古刹四周,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只有那不知疲倦的日光愈发热烈。忽然,仿佛来自天外,禅房里的钟声“当当”响起,久久地缭绕在上空,悠扬而洪亮,仿佛是在警示着还沉迷于尘世的人们。

5、《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无意间探访了一个幽深静寂的山间禅院。在探访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佛家的浸染,诗人内心的杂念被一层层地剥除,最终,归于宁静,归于清纯。我们先来看看整首诗:

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7、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表面看似小巧曲折,实则蕴意大方气派。诗人顺着弯曲的小径前行,俩边绿树隐映,翠竹森森。诗人信步前行,沉浸在这清幽的环境中。忽然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庄严肃穆的禅堂矗立在眼前,周边繁花竟放,佳木葱茏。在这样一片与自然浑然天成的地方,诗人五内俱平,不再去想那些人间的凡事。

8、破山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初名"大悲寺",后改名"福寿寺"。因寺院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常建是唐代的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因仕宦不得意,徜徉山水名胜之间,过着漫游生活。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

9、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0、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辉光,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深山万物呵,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磬的一脉余音,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11、常建,唐代诗人,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语言简洁精妙,意味深长,借景达意抒情,表达高洁的情操。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

1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4、此诗读来朗朗上口,如行云流水,诗人笔法清淡,移步换景。读完此诗令人感觉意犹未尽,余音缭绕。

15、常建(生年年不详),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一生仕途报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应该也算本诗写作背景)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16、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17、诗文解释

18、《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这首诗表达了他乐于山水中,远离世间纷扰,但求内心宁静致远的思想感情。

19、《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破山寺位于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熟城西北有山名虞山,寺位于虞山北麓,相传为南朝倪德光所建,因临破龙涧,故名破山寺,后改名为兴福寺。目前为全国重点寺院,市级文保单位。兴福寺内外青嶂叠起,古木葱郁,景色颇为优美。

20、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21、题破山寺后禅院

22、作者:常建(唐)

23、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24、解释二:

25、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作者用清淡自然的笔调描写了入古寺的时间,让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个晴朗的夏日早晨,明媚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和煦的阳光照射在茂密的树林上,树林生机勃勃,焕发出耀眼的碧绿的光芒。在这么一个美好的天气里到一座千年古刹拜访,诗人的心情也随之畅快起来,脚步轻盈,潇洒倜傥。

26、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7、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28、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在这明净清朗的天气里,整片山林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连山中的鸟儿也感知到了这美好的天气,不愿辜负,相互叽喳着在林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何况是人呢?那一潭碧水映照得青山翠竹绿树格外挺拔俊美,一朵朵白云从水中飘过,悠悠地不留一点痕迹。人处在如此空灵洁净的地方,心中哪怕有一丝丝的杂念也会立刻被荡涤干净,全身变得通透轻盈,与美妙的自然融为一体。

29、解释一:

3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作背景

31、常建(708年—765年),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少府。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皮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