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句子大全 > 唯美的句子 > 为什么孔子和苏格拉底出现在同一个时代-集合51句

为什么孔子和苏格拉底出现在同一个时代-集合51句

栏目: 唯美的句子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1970-01-01 08:00

为什么孔子和苏格拉底出现在同一个时代

1、偏感悟与重逻辑

2、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注重道德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成为更好的人,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

3、追求知识的传统与独立的批判精神的结合,应该是知识分子的特质,西方的知识分子的这种特质有利于科学的进步。中国读书人缺乏西方知识分子那样追求知识的传统,更多地流入或依附于政治领域。

4、开创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孔子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更是现代西方启发式教学的起源。

5、但孔子具有君重民轻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苏格拉底则不然,他认为人人都需要获得知识,那是神所赋予的。

6、所以造成了这种差异

7、苏格拉底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创的伦理哲学思想,与古希腊追问世界本源的自然哲学相结合,经其弟子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传承、拓展之后,形成了一整套的古希腊哲学体系。

8、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差异性:

9、坚持“有教无类”思想。作为中国教师始祖的孔子,首开私学,广收弟子,打破了春秋之前的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苏格拉底学生也是来源于各个阶层与领域。

10、是同一时代的人。

11、苏格拉底处身于民主发源地,则反对极端民主制度,倡导理性的民主制度,苏格拉底是具有批评精神的学者,要求自己坚持正义而不能参政。

12、在个体道德修养方面,都是注重身体力行、节制自律。但孔子的德以礼为基础,而苏格拉底的德是以法律与理性的至上精神为基础。

13、我们这边是大河文化他们是海洋文化

14、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相似性:

15、教育对象

16、二者都有如此强烈的现世情怀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途径“教育”?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从更深的层次上分析,这与两者的人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哲学思想来看,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人学思想是他们关注社会人生和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因。在中西方哲学史上,由于思想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二者的人学思想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关注现实人生,从而注重伦理道德教育问题却又是二者人学思想的共同旨趣。在希腊,早期的哲学主要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但苏格拉底认为,置社会人事问题于不顾而去思考冥冥之天或茫茫宇宙中事物的起源问题是愚蠢的。与苏格拉底一样,在天、人关系上,孔子继承了西周时期重人事轻鬼神的现实主义思想,而持有强烈的现世情怀。在孔子看来,生的问题和人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时,是没有必要去谈论“鬼神”和“死”之类的问题的。对于饱含现实主义思想的孔子而言,人生之前或人死之后,抑或人以外的问题,同样都属于无实际意义和现实效用的问题。孔子与苏格拉底都对现实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都通过文化的自我体认

17、重视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他们都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重要内容。

18、孔子是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是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算是同时代的人。

19、孔子作为中国的教育祖师,他是完美道德化身的圣人,上天将宗法制道德赋予了他(“天生德于予”),他的使命是“诲人不倦”,学生只能接受他的权威思想。

20、维护与批判现存制度

21、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在今天美国的一些顶尖寄宿中学采取的“圆桌教学法”就来自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

22、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提出的有共同背景:来源:张素玲,《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6卷第1期。

23、该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24、我们农业发达他们经商业发达

25、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就是问答式教学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26、教育内容

27、东西方文化差异

28、这样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东西方各自科学发展,古希腊一系列科学体系能够得以建立,中国正是缺乏逻辑与抽象性思维,科学就具有先天不足,中国读书人更多地涌入感悟作赋的大军,或踏入学而优则仕之路。

29、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生活在中国与希腊。孔子生活在中国的春秋末期,正值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渡时期。苏格拉底生活在希腊城邦奴隶制的衰落时期。两人虽处于不同的时期与国家,但却肩负着相似的历史使命。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纷乱,王权倾颓,诸侯势盛,各阶级之间剧烈变动,表现在社会风气上是礼崩乐坏、道德沦丧。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传统的社会规范对人们已失去了约束力。苏格拉底生活在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已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雅典是依靠民主制而强大繁荣的,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到了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民主制却走过了头,演变成了极端的民主,竟发展到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官吏和陪审团团员,把城邦交给偶然中签的人管理,中签者良莠不齐,贤能者不能掌握城邦的命运。此外,当时社会上守法的风尚也正在消逝,个人为所欲为和奢靡的风气不断滋长,人们竞相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传统的宗教信仰业已动摇,而当时活跃于雅典的智者却大力宣传足以导致无原则、无是非、无道德的相对主义、个人主义的观点,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总之,整个雅典城邦呈现出一幅动荡、衰败的景象。

30、苏格拉底注重逻辑与思辨,要求概念反映本质特征并具有普遍意义,结论依赖于推理与论证过程;而孔子注重于感悟与经验,结论不需要详细的论证过程。

为什么孔子和苏格拉底出现在同一个时代

31、扩展资料

32、教学手段

33、古希腊哲学强调对终极问题的追问,构成了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最终形成了西方文明中“哲科”文化。哲科文化具备较强的外延性和拓展性,引发了近代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34、苏格拉底在后来的古代和近代对哲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苏格拉底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35、德性为首与知性为先

36、东方的思想家们崇尚“述而不作”、“微言大义”、“社稷关怀”,缺乏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与逻辑推演,形成了东方文明中的“技艺”文化,导致了在近代在科学及工业革命上的滞后。

37、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提出的有共同背景:

38、此外,他们都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这些共同点使得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育思想上有相似之处。

39、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与苏格拉底所处古希腊,都处于社会的转变动荡时期。二人的政治态度则截然不同,孔子处于专制社会,尊崇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强调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秩序。

40、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41、如伏尔泰说:“孔子既没有给予他们新的世界观.....他只是传授古代法则的智者”;而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没有智慧,“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他只是“爱智慧者”,苏格拉底的聪明就在于认识到自己所不知。这种思想一直激励与推动着西方理性主义进步。

42、尚贤与爱智

43、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古希腊知识分子具有独立性,中国古代文人具有依附性。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思想,专制制度下的国家权威重于一切,民主制度中则人权最神圣。这样的不同社会制度与教育,也决定了中国与西方知识分子人格特征的不同。

44、他们都主张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自我发现来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45、苏格拉底侧重于思,孔子侧重于行。这样差异的更深的根源,是由于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认知特征不同,东方人不善于主客体分化机制,虽然能质朴地接近与再现自然,但也阻碍了抽象化的理性与逻辑的发展。

46、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美德即知识”的命题。美德是指理性知识,苏格拉底那里知性与德性是统一的,但更重视知性;孔子更重视政治道德,知识是次要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47、同一时期分别奠定东西方文明基石的两位圣哲,有着很多相似的教育理念,但在“启发式”教学法上,苏格拉底更胜一筹。

48、地理位置与语言思想都不一样

49、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内圣之道,“学而优则仕”反映了孔子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想。两种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

50、而东方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更多是一种思想,而不能称之为“哲学”(此处指狭义的哲学)。

51、孔子,生卒: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释迦牟尼,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苏格拉底,生卒: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

下一篇:没有了

皮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