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唯美的句子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1970-01-01 08:00
苏轼的豁达人生随笔
1、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2、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3、译句: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4、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5、译句: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6、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7、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8、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9、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10、苏轼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这里,苏轼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11、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2、素材评析《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选文中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13、望江南·超然台作
14、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15、对历史人物,其实历史所书,我们所知未必是事实。就比如传说中的抛妻弃子陈世美一样,其实也未尝不是读书人得罪了读书人,然后被人怀恨在心,编撰成了故事,演义,最终成为了陈世美。苏轼的豁达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时候,记录者,评论者都会有着自己的情感在记录,评述,最终的结果,可能就好比经过清国编撰后的历史一样,其实已经改动得一塌糊涂了。
16、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9、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0、苏轼的性格(包含豁达)跟他家庭出身、学识和自身经历密切相关。轼的太曾祖苏味道自贬为眉山刺史起,在今眉山定居三百余年。虽家道中落,代代乐善好施,正如苏轼自已说的"我家布韦三百年,只有阴功不知数。"
21、熙宁六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贬逐杭州通判,但也不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来到美丽的西湖游玩,把乐观旷达精神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寄情于湖光山色之中,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天的西湖山色空濛,无论晴雨,西湖都美不胜收,像绝世佳人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美丽绝伦。西湖之美和苏轼因贬逐杭州通判形成了对比,体现出苏轼旷达精神境界,他十分乐观,笑面人生。
22、定风波?三月七日
23、后来苏轼被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一天,风停歇后,苏轼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这时,苏轼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24、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25、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26、宋仁宗景祐三年,苏轼出生,排行第二。六、七岁时父母教其读书识字。八岁入小学,教他的老师张易简,是一位道士。必很喜欢苏轼的聪明,把《庆历圣德诗》的内容人物一一讲给苏轼听。从此,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形象扎根在他幼小的心灵。十岁他开始作文,十分仰慕汉赋大家司马相如,他决心"作赋慕相如"。后来他写道"少年有奇志,欲和南风琴",也就是说他立志要象尧舜一样弹五弦琴,唱"南风"诗来治理天下,解除天下百姓的痛苦。
2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8、苏轼在做翰林院学士时,有一天去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马上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轼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29、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一次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30、最重要还是苏轼自身的性子,他应该天生就是外向、乐观、豁达的人。
苏轼的豁达人生随笔
31、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32、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3、和家庭教育有关,出身名门,幼年成名,学识渊博,眼界宽广。普通人做官是为功名,苏轼是有人生理想的,虽然遭受磨难但坚守自己的节操,对很多士大夫来说,不是苦难而是骄傲。
3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5、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36、与交往的朋友有关,苏轼和佛印、黄庭坚,恰好是儒释道的三位大师,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肯定对苏轼的有重要影响,他们三人亦师亦友,互为人生导师
37、点绛唇·闲倚胡床
38、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黄州,他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感受。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苏轼在黄州安然而居,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39、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摘自《赤壁赋》
40、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4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42、综上简述,苏轼从平民到入士,从囚徒到高官,这一生坎坷经历,可谓"身行万里半天下"。加上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集佛、道、儒家思想于一身,磨穿铁砚、看穿人寰,"侣鱼虾、友糜鹿",举起粗糙的土酒杯,品着老白干,形成了令人敬仰的独特性格。
43、苏轼入后,几起几落。尤其是他与王安石变法一派相对立,何正臣、李定等人对苏轼恨之入骨,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他们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入狱后,备經严勘磨难,几至死地,他感叹道"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名声不厌低"。这就是对他大半生的总结和对自己今后的警戒。后来,随太皇太后高氏亲政,苏轼时来运转,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仅次于宰相但更能接近皇帝,就是他说的"白首代尧言"代理皇帝说话的三品达贵。树大招风,才高见忌。他想到自己在朝廷里对立面很多就接连上奏,辞去翰林学士承旨之职,但未获准。果然不久,风波又起。元丰八年五月,得知有人在宜兴买了田,欣然命笔题竹西寺,写了"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又受到了以程颐为首的洛党派攻击和诬陷。他们把"闻好语,亦欣然"同神宗皇帝去世这捏合在一起,认为他是因为皇帝死了而高兴。这就是所谓的"洛蜀党议"。太皇太后去世不久,一场大规模的打击元祐旧臣的序幕拉开了,苏轼被贬至定州。自那时起,他先后历徙十个州郡,南北展转,大半生疲于奔命。
4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45、嘉祐五年,朝廷增加制科考试,应试者须经命臣推荐。欧阳修以"才识兼茂"力荐苏轼。苏轼作了洋洋五万言的策、论,开头就评击朝庭"天下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明确指出:一是边患末去,二是兼并严重,三是机构冗杂。御试时,他又作了《礼以养人为本论》、《御制试科策》共七篇,仁宗阅读后,高兴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从此开始了他四十年的从政生涯。
46、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47、虽然苏轼他一生有很多不如意,但是从他的诗词中却可以读到他那种乐观的心态。
48、遭到一贬再贬的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吟出了两句人生感悟“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贬到惠州(今广东)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了,新党还未死心,再将其贬到儋州(今海南),而苏轼对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49、临江仙·送钱穆父
50、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51、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5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3、苏轼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轼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54、苏轼人生旷达的诗有:
5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6、行香子·述怀
57、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58、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5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0、像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有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是用如此一个比喻来乐观面对仕途的不顺。再看《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在黄州时游赤壁所写,那时候他已经是被贬在黄州,手中无权,本来应该难受才对,可他如此豪迈、有力的歌颂了祖国河山和英雄人物,他如此乐观!还有《定风波》,苏轼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显现了他随处逆境却不畏惧让人又一次感到了苏轼的旷达乐观。苏轼一生的的确确曲折起伏,仕途中十分不顺,可他却乐观旷达,写下了这么多千古流芳的诗词。真是十分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