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句子大全 > 唯美的句子 > 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主张【精选60句】

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主张【精选60句】

栏目: 唯美的句子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1970-01-01 08:00

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主张

1、二、宋儒理学新发展

2、)南宋: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①理气论:朱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现实世界中,理、气不能分离,但从本原上说,理先于气而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行为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4、存天理、灭人欲。

5、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6、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

7、消极:但它过分提高三纲五常,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压制人的个性自由和特长发展,是历代帝王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

8、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9、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0、“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

11、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

12、程朱理学的主要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13、北宋理学开创者即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他将道家无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加以融合,阐述了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思想体系。

14、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15、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有以下几点:

16、②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17、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理而后物。

18、朱熹的思想主张是“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以认识世界和提高自己的修养。

19、在穷“理”的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程氏兄弟主张“去人欲,存天理”。

20、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1、朱熹在哲学领域的主张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理学”,主张师法“道德经”、“中庸”、“大学”,追求天理、道德和真理;二是“知行合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奉行“知行合一”之道;三是“格物致知”,指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关联;四是“诚信为本”,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以诚信为基础,正直守信是人道伦理的核心。

22、万事万物各有一理,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

23、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

24、程朱理学,是由程颢、程颐兄弟创建,在朱熹手中集大成的宋代重要理学派系。由于其后来成为官方尊奉的正统学术思想,因此又被称之为宋明理学。

25、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本质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一)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朱熹是宋代儒学集大成者,其提倡对儒家思想持敬,所形成的理学学说也是和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即其所谓的义理之学是以儒家的义理为宗旨的,也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哲理化

26、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

27、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28、总的来说,朱熹强调个体的哲学宽度和情感深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修行,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哲学和道德理念,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29、“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

30、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化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天理是宇宙间客观存在的规律和道德标准,而人性中的欲望则阻碍了人们认识和体悟天理,因此需要灭绝人欲才能追求真正的道德和伦理境界。

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主张

31、主要代表人物:朱熹、程颐、程颢。

32、相同点:都是对孔孟,董仲舒等儒学的发展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唯心主义思想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不同点:朱成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的方法来把握理,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33、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34、朱熹的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他对于理的认识和治理国家的思考上。在理的认识上,朱熹认为理是宇宙间的普遍性规律,是在变化中永恒存在的。他认为,通过学习理,人可以认识天地万物的本质,达到博大精深的知识水平。

35、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

36、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

37、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专指理言,是至善的、完美无缺的;

38、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行为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39、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40、在治理国家的思考上,朱熹强调“以德治国”,认为君王应该以德行仁政,先行以德,推行教化,才能统治天下而不会造成社会的混乱。

41、同时,他也提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孝、弟、忠、信等,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哲学思想受到了后世很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42、(核心思想)

43、此外,他也提出了“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想,即认为通过观察物体和解释事物的本质可以找到真理和智慧。总的来说,朱熹的思想主张集合了儒家传统思想和新的哲学思考,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4、心性理欲论

45、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

46、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

47、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

48、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为了达到至善的境界,需要不断地修身养性,辅以明辨是非、格物致知的方法。

49、积极: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将儒学提升到哲学的思辨高度,使它更加地精致完备。消极:但它过分提高三纲五常,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压制人的个性自由和特长发展,是历代帝王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

50、朱熹也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理学体系的完善与阐发上有特殊贡献。他承续了二程的思想,认为理是存在的基础,物质性的气是第二性的,理的最高境界为太极。

51、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52、宋代理学思想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又称为天理,承认事物的变化。在认识论上比较重视精致的先验论认识论,以格物致知为基本命题概念,讲求穷理。

53、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54、程氏兄弟把“理”(有时亦称“天理”,两者内涵相同)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55、)北宋:程颢、程颐(合称“二程”)

56、积极: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将儒学提升到哲学的思辨高度,使它更加地精致完备。

57、④功夫论:在修养功夫方面,朱熹主张“主敬涵养”,而人们学习和道德修养的目的,朱熹认为就在于“存天理,去人欲”,这一结论一方面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意味,但另一方面,在伦理学上则有用理性原则来作为社会普遍道德法则的意义。

58、②心性论:其基本观点是:“心有体用”、“心统性情”,并且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说明朱熹心性论的基本特征③认识论:朱熹对“格物”的解释,认为一是“即物”即接触事物,二是“穷理”即研究物理,三是“至极”即穷理至其极;

59、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60、朱熹程颐都是北宋理学大家,主张崇尚儒家纲常,从思维上、伦理上遵守圣人提出的要求。

下一篇:没有了

皮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