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句子大全 > 唯美的句子 > 对牛弹琴的故事10字26句

对牛弹琴的故事10字26句

栏目: 唯美的句子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1970-01-01 08:00

对牛弹琴的故事10字

1、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2、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一首十分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弹了一阵,老黄牛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3、之后,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立刻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4、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此时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的倾听起来。

5、公明仪见琴声不能打动这头牛,非常无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白白浪费时间,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6、内容简介:

7、对牛弹琴(duìniútánqín):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出自汉牟融《理惑论》。

8、对牛弹琴出自牟融作品《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公明仪——一个自幼极有天赋的音乐家为牛弹琴的故事。

9、对牛弹琴,故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节,他弹琴非常好听。有一天,天气晴朗,他便带着琴来到郊外,看到远处有一头牛在吃草,公明仪便弹起琴来,这么优美的曲子,牛却一点反应都没有,继续吃草。

10、故事很直观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自己发出的声音和所说的话语,是对方压根不感兴趣或者听不懂的内容。

11、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12、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应该换个曲调,就换了个流行的小曲儿弹。可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了一首最擅长的曲子。

13、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14、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低头还是闷不吱声地吃草。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

15、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

16、就有人劝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

17、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出自《弘明集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原文】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汉·牟融《理惑论》。

18、那么,不论我们反复说个千百遍,对方一定是待装作不认识、不理解、不明白。说明了不管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19、自相矛盾

20、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不仅能作曲还能演奏,而且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21、扩展资料:

22、对牛弹琴的故事:

23、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可牛却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原来,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入它的耳。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来回走着。

24、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25、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句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26、“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下一篇:没有了

皮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