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句子大全 > 唯美的句子 > 王阳明生平简介一千字-推荐46句

王阳明生平简介一千字-推荐46句

栏目: 唯美的句子 来源: www.jsqq.net 时间: 1970-01-01 08:00

王阳明生平简介一千字

1、按照史料的记载,12岁之前,王阳明并未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在他的祖父王伦的言传身教之下得以启蒙并默诵群籍的。11岁时,因他的父亲王华考中状元,在北京供职,他才随祖父来到北京,次年在书馆就读。就在12岁时,他即确立了以“读书做圣人”为“人生第一等事”的志向。这一志向的确立,为他此后全部的人生道路奠定了方向。

2、王阳明的一生,证成了“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气象万千、光耀千古。他一生三次证道,36岁时贵州龙场悟道“心即理”,48岁时南昌悟道“致良知”,55岁时余姚天泉证道“四句教”,最终形成了其哲学思想的完整体系。

3、王阳明到广西后,经过了解实情,思、田并不存在“叛乱”事实,便将思、田事务和平解决了。

4、正德五年,王阳明离开龙场,升任庐陵县令,这是他第一次实际管理地方政治事务,也是他“知行合一”思想运用于政务管理并取得实际效用的最初实践。

5、弘治十六年(1503年),王阳明32岁。他自觉反思了自己广泛的思想阅历与多方面的实践经验,“渐悟仙、释二氏之非”,重新又回归到了“圣人之学”这一根本原点。两年之后,他与湛若水(1466-1560年)一见如故,结为好友,共以发明“圣学”为己任,更坚定了他必为圣人的根本志向。

6、与朱熹学说的分离,同时也就是他自己以“本心”为核心理念的心学哲学体系建构的起点。基于“心即理”的体悟,王阳明创立“知行合一”学说,成为他贯彻一生的关于“心即理”的实践原理。

7、二、正德元年至十年(王阳明35岁至44岁,1506-1515年),这一时期,是王阳明经历极度艰难困苦而最终获得思想新生的时期,也是“阳明学”创立与早期传播的时期。

8、三、正德十一年至正德十六年(1516-1521年,王阳明45岁至50岁),这是王阳明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他的心学哲学进一步完善而达成体系化建构的圆满时期。

9、在四省边界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众多的土匪武装,山头林立,四处劫掠,给民众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朝廷多次派兵征剿,但收效甚微。王阳明到达赣州之后,旋即投入一系列的具体工作,实地勘察地形、了解道路交通情况、掌握敌人兵力部署以及各山头之间的相互联系、己方兵员及其作战能力、作战器械的预备等等,在切实掌握各方面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王阳明亲自选练民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严明军纪,发起了对四省边界区域三次大规模的战役,即“漳南之役”、“横水桶冈之役”、“浰头之役”,在不到二年的时间内,彻底清除了四省边界广大地区的匪患。

10、对于古人,圣人之学有可能就是某个晚上星空下的一次顿悟,但那样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是需要一个渐悟的过程。

11、正德十六年三月,朱厚照驾崩,世宗即位。六月,王阳明应诏进京觐见嘉靖皇帝,但行至半道,又得到诏书谓不必进京,王阳明遂回到绍兴与家人团聚。

12、但连续的军事上的旷世奇功并没有给王阳明带来个人的富贵利禄,尤其在平定朱宸濠的谋反之后,王阳明反而因此而遭受了种种诬陷与诽谤。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王阳明实现了其思想世界的再度飞跃。正德十五年,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进一步发展完善了他的心学哲学。

13、平定朱宸濠叛乱之后,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王阳明忍辱负重,动心忍性,以非凡的智慧与皇帝朱厚照及其周围群小进行抗争,终于促成正德十五年闰八月朱厚照车驾返京,“御驾亲征”的闹剧由此落幕,而王阳明则仍留江西,继续处置地方善后事宜,尽快恢复当地民众的生活秩序。

14、王守仁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阳明心学和与陈献章的学说堪相一致,已是学界的共识。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王守仁逝世后五十四年,王守仁从祀孔庙,他与薛瑄、胡居仁、陈献章一起成为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位学者。王守仁的从祀,表明王阳明心学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王阳明心学后来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15、而此同时,王阳明实地了解到,在八寨、断藤峡一带所存在的大量地方武装,倒是将来必为朝廷心腹之患,他运奇设谋,发起对八寨、断藤峡的征剿,不数月间,即迅速荡灭了两地的地方武装。

16、岁他读到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论述,立即付诸实践,去“格竹子”,结果使他身体染病,由此而体会到朱熹所说的“格物致知”或许有误,未必是通往“圣人”境界的坦途,开始对朱熹之说产生怀疑。

17、王阳明的仕途起点在北京,但其仕途甚至整个人生的转折却在江西。弘治十二年(1499年),27岁的王阳明中进士踏入仕途,先是观政工部,继而钦差河南浚县督造威宁伯王越坟,返京后任刑部主事。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继位,33岁的王阳明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大的考验,险些丢掉性命。朱厚照专政是明代历史上政治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即位之初,他重用宦官刘瑾等人,沉迷于嬉戏宴乐,刘瑾等宦官结成“八虎”,驱逐正直大臣,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时任南京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浩然正气,冒死上《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提出希望皇上“宽恕赦免直言规劝的官员,罢免除掉弄权作恶的奸宦”的意见,将矛头直接针对刘瑾,结果被刘瑾矫旨处以“廷杖四十”的惩罚。侥幸保住性命后,被贬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城)当驿丞。

18、岁时,他考察居庸关,某种意义上即是他把“圣人”志向付诸实践的第一次尝试。他详细考察了居庸三关的山川地理、道路交通以及关外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不仅做了详细记录,而且结合地理实况给予分析,并试图把他基于实地考察所提出的防御策略献给朝廷。在考察期间,他也向少数民族青年学习骑马射箭,“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19、每次战争结束之后,王阳明都亲自部署战后民众的生产与生活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并为未来考虑,设立新的行政区,强化政教,更革人心,以期收到长治久安之效。如“横水桶冈之役”结束之后在江西设立崇义县、“浰头之役”结束之后在广东设立和平县,这两个县至今也仍然是县级行政区。

20、正德元年,他因为上书得罪了用事太监刘瑾,遭受廷杖之刑,又被贬谪为龙场驿丞(龙场驿在今贵州省修文县)。

21、同年冬天,他离开庐陵,此后经过了五、六年的职务频繁变动时期,而同时也成为他讲学活动相对最为集中的一个阶段。“知行合一”这一新学说,随着王阳明的讲学活动,传遍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思想影响。

22、临终之际,时任南安府推官的门人周积询问遗言,阳明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23、王阳明三大愿:

24、圣人之道2.天地万物3.一体之仁

25、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之后,王阳明于正德三年春天到达龙场。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度的物资匮乏、上级官员的凌辱,如此等等,生死之间几乎命悬一线,把王阳明逼到了生命的绝境。但正是在这种绝境之中,王阳明实现了“绝地重生”,实现了他思想生命的更生,这就是所谓“龙场悟道”。

26、嘉靖六年,朝廷忽又诏书数下,命王阳明为两广总督,前往广西思恩、田州平定“叛乱”。

27、事实上,虽然朱宸濠已经被诛,皇帝朱厚照已经去世,他周围的群小在嘉靖帝即位后也已经得到了处置,但权臣对王阳明的诬陷诽谤并未消除,他仍然蒙受着不白之冤。

28、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宪宗成化八年生于余姚北城,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

29、岁他在南昌结婚,结果却与道教结缘。而既闻道教养生之说,他便立即付诸实践。据记载,他此后的道教炼养术也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30、这一切皆是建立在他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基础上的。他的一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息息相关。

王阳明生平简介一千字

31、四、嘉靖元年至嘉靖七年十一月(1522-1529年,王阳明51岁至57岁),这是王阳明生命中的最后七年,既是他的“致良知”学说获得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是他为国家人民利益而鞠躬尽瘁的最后阶段。

32、王阳明一生最大的悲哀是他平定宁王之乱,挽救了明武宗的江山,却惨遭奸臣陷害。人生最难受的是忠而见谤、信而见疑。如此舍身为国、如此忠心耿耿,却被污蔑为与叛军是一伙的,他内心难受至极。

33、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谋反。事发时,王阳明正奉朝廷之命前往福建处置地方事务而路过南昌。在极为急促仓皇的情况之下,王阳明迅速摆脱了朱宸濠的追兵,审时度势,迅速重新结集军队,制定了各种离间、攻心、实战之策,最终与朱宸濠在鄱阳湖决战,活捉朱宸濠。

34、王阳明回到家乡之后,他也因此而被朝廷“悬置”了起来,实际上即是“赋闲”在家。但王阳明不以为意,在此后的六年之中,他专注于讲学,宣讲他的“致良知”说,给整个学术界带来了极大震动,而随着“良知说”的迅速传播,“阳明心学”改变了中国思想史的整体格局及其发展方向。

35、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甚至对自己说:“以一身蒙谤,死即死耳,只是老父怎么办?”

36、他又对学生说:“此时若有一孔可以背上老父逃跑,我就永无怨悔地一去不复返了。”

37、一、从出生到弘治十八年(王阳明34岁前,1472-1505年),这一阶段,是王阳明博览群书、广泛吸取不同的思想资源,丰富其思想经历、历练其处事才能的时期。

38、朱宸濠自起兵谋反到被生擒,不过40天;王阳明自开始发起平叛战争到全面结束,不过10天。“以万余乌合之兵,而破强寇十万之众”,不仅改写了明朝的政治历史,也创造了军事上的奇迹。

39、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虽然,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但江西人谈及阳明先生却毫无距离感,这不仅因为他是“南昌女婿”,还因为在他总共30年的为官生涯中,有10多年是在江西度过的,可谓政绩斐然,影响深远。阳明先生与江西的深厚渊源,可以用“不是赣人,胜似赣人”来形容。他的一生,许多大事与江西有关……

40、但事实是,他的全部上书都被朝中权臣扣留了,他因此而耽误了治病的良机,终至不起。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地名“青龙铺”的地方,享年五十七岁。

41、今人要体悟阳明心学,就需要抛开大量的儒家概念,先找到心学的核心脉络,学习起来就会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否则会有山重水复之感。

42、“龙场悟道”的结果,实质上是他的“圣人之志”在特定条件之下的喷然勃发,他真切地体悟到了“心即理”、“圣人之道,吾性俱足”,因此也直接导致他与朱熹“格物致知”之说在思想上的分道扬镳。

43、阳明心学,本身就是一个致良知的过程,然而,学习者悟性不一,就产生了大量的心法,并且,王阳明所提的观点也不止一个,如心即理,知行合一,都是他爱用的。此外如诚意,正心,格物,功夫……。骤看起来五花八门,其实整体是一贯的。

44、正德十一年,朝廷任命王阳明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地方”,他实际所管理的地方,是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区域。

45、但此同时,他向来原本并不强健的身体,却因长期的军旅生涯以及两广的暑热而终致旧疾复发,这时已经非常虚弱了。他不断地向朝廷上书,希望朝廷能够派员来接替他的两广巡抚之职,完成公务交接,他可以回家安心调养身体。

46、阳明心学的修悟,需要一个从“心悟、体悟、到证悟”的三层悟道过程,再加上“致良知”和“心学终极愿景”,构成了阳明心学层层递进的渐悟脉络。所以本课的阳明心学十六法门,就是循序渐进遵循这“三大悟”的修习大纲。

下一篇:没有了

皮肤推荐